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yè)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關注公眾號
服務時間08:00-24:00免費課程/題庫
微信掃一掃
【導讀】《大學語文》中文言文閱讀讓不少同學很是頭疼,那么就讓我們看看福建省福州成人高考專升本大學語文中的文言文閱讀試題都是哪些類型的題目吧!
二、文言文閱讀:21~29小題,共30分。
(一)閱讀《季氏將伐顓(zhuan)臾(yu)》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1~23小題: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日:“季氏將有事于顓臾。”孔子日:“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譯:季孫氏將要討伐顓臾,冉有、季路拜見孔子說:“季孫氏準備討伐顓臾。” 孔子說:“冉有!我恐怕該責備你們了,那顓臾,先王曾把他當作主管東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處魯國境內(nèi)。他是魯國的藩屬國,為什么要討伐它呢?”
21.解釋這段文字中加粗字的含義。(4分)
答:無乃:豈不,恐怕。
是:復指前置賓語“爾”。
過:責備。
以為:把……作為。
22.在這段文字中,孔子運用了哪些種類的論據(jù)?舉例說明。(4分)
答:運用了事實論據(jù)中的歷史材料,如“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
事實論據(jù)中的現(xiàn)實材料,如“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23.在這段文字中,孔子運用了何種論證方法?(2分)
答:屬于演繹論證法。如“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暗含大前提:伐邦域中之國非禮;小前提:顓臾為邦域中之國;結論:伐顓臾非禮。“是社稷之臣也”,暗含大前提:伐社稷之臣非禮;小前提:顓臾是社稷之臣;結論:伐社稷之臣顓臾非禮。
(二)閱讀《諫逐客書》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4~26小題: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jian)叔于宋,來丕(pi)豹、公孫支于晉。此五子者,不產(chǎn)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萃跤脧垉x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ying);東據(jù)成皋(gao)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ju),廢穰(rang)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yè)。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于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nèi),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譯:我聽說官員們在商議驅(qū)逐客卿的事,臣私下認為這樣做錯了。過去秦穆公求士,在西邊從戎那里得到了由余,東邊從宛地得到百里奚,在宋國迎來蹇(jian)叔,在晉國招來丕(pi)豹、公孫支。這五個人,并不生長在秦國,可穆公重用他們,結果吞并了二十個小國,使秦稱霸西戎。孝公推行商鞅的變法之策,改變了秦國落后的風俗,人民因此殷盛,國家因此富強,百姓甘心為國效力,諸侯各國歸附聽命;又大敗楚、魏兩國的軍隊,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還鞏固地統(tǒng)治著。秦惠王采用張儀的連橫之計,攻占了洛陽一帶的地方;往西吞并了巴、蜀,往北獲取了上郡,往南奪取了漢中,并吞了九夷的土地,控制住楚地鄢、郢(ying);往東占據(jù)險要的虎牢,占領了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了六國的合縱,使他們都向西事奉秦國,功效一直延續(xù)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ju),廢掉了穰(rang)侯,驅(qū)逐了華陽君,增強、鞏固了王室的權力,堵塞了權貴壟斷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諸侯,使秦成就帝業(yè)。這四位國君,都是由于任用客卿而獲得成功的。由此看來,客卿們有什么對不起秦國的呢?假使這四位國君拒絕客卿、閉門不納,疏遠外來之土而不用,這就不會使秦得到富強,秦國也不會有強大的威名。
我聽說,地域廣的,糧食必多;國家大的,人民必眾;武器鋒利的,兵士一定勇敢。所以泰山不拒絕土壤,方能成為巍巍大山;河海不遺棄溪流,方能成為深水;稱王的人不拋棄民眾,才能表現(xiàn)出他的德行。所以,地不分東西,民不論國籍,一年四季都富裕豐足,鬼神也會來降福。這正是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的原因啊!現(xiàn)在陛下卻拋棄百姓以幫助敵國,拒絕賓客以壯大諸侯,使天下之士退出秦國而不敢往西,裹足不敢入秦,這正是人們所說的把糧食送給強盜,把武器借給敵人啊!
24.解釋這段文字中加點字的含義。(4分)
答:來:使動用法:使……來。
舉:攻取。
治:治理。
施:延續(xù)。
25.這段文字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4分)
歸納法,由四君個案歸納出一般性結論:“客何負于秦哉!”對比法,任用客卿與驅(qū)逐客卿形成對比。
【解析】本題要求考生準確了解歸納論證法的含義,同時也不能忽略對比論證法。
【錯誤分析與防范】一般情況下,對比論證法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掌握。考生容易將歸納論證法與演繹論證法混淆。《諫逐客書》中列舉秦歷史上四代國君任用客卿而國富民強的史實,進而得出結論,是從特殊到一般的典型例子??忌绻拍钅:磺?,則極容易錯答成演繹論證法。如果對課文內(nèi)容不熟悉,就會影響對問題的理解,影響判斷的準確性。因此考生除了牢記教材中基礎知識要點之外,還要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26.這段文字所列舉的秦國四位國君任用客卿建立功業(yè)各自的側重點是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2分)
答:任用客卿建立功業(yè)各自側重的是:秦穆公爭霸,秦孝公變法,秦惠王擴張,秦昭王安內(nèi)。運用秦國歷史上明君的事例作論據(jù),對秦王來說,最熟悉、最親切、最有說服力并且暗含深意的是:逐客是違背列祖列宗的做法,是不孝的;任用客卿建功各有側重,有利于突出強調(diào)客卿的多種作用。
(三)閱讀《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7~29小題: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chouchou)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yu)?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yu)?
譯:當莊宗用繩子捆綁著燕王父子,用木匣裝著梁君臣的首級,進入太廟,把箭還給先王,向先王稟告成功的時候,他意氣驕盛,多么雄壯啊。等到仇敵已經(jīng)消滅,天下已經(jīng)平定,一個人在夜間呼喊,作亂的人便四方響應,他匆忙向東出逃,還沒有看到叛軍,士卒就離散了,君臣相對而視,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對天發(fā)誓,割下頭發(fā),大家的淚水沾濕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頹啊。難道是得天下艱難而失天下容易嗎?或者說推究他成功與失敗的事跡,都是由于人事呢?《尚書》上說:“自滿招來損害,謙虛得到好處。”憂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閑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
27.請將“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譯成現(xiàn)代漢語,并解釋這段文字中加點字的含義。(4分)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_____________。
答:當莊宗用繩索捆綁燕王父子,用木匣裝著梁朝君臣的頭顱……
組:絲繩,此泛指繩索。
函:木匣,這里名詞活用為動詞,指用木匣裝起來。
抑:或是。
本:考察。
28.這段文字的論點是什么?(4分)
答:這段話主要論證了國家的興衰成敗都取決于人事的觀點。
29.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2分)
答:這段主要采用了對比的論證方法,即將后唐莊宗興國之盛與亡國之衰進行對比,從而說明事在人為的道理。
————更多福州成人高考專升本試題———
以上就是歷年福建省福州成人高考專升本試題:大學語文(二)的所有內(nèi)容,想了解更多關于福州成人高考,福州專升本,福州成考報名信息,可關注微信公眾號“福州成考網(wǎng)”或者咨詢我們【在線老師】,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福州試題題庫等相關信息。
成人高考院校專業(yè)指導專屬提升方案
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轉(zhuǎn)載請注明:文章轉(zhuǎn)載自 其它本文關鍵詞: 福建成人高考專升本 福州成人高考 大學語文
福州成考網(wǎng)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況的調(diào)整與變化本網(wǎng)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敬請以教育考試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wǎng)注明信息來源為其他媒體的稿件均為轉(zhuǎn)載體,免費轉(zhuǎn)載出于非商業(yè)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內(nèi)容與版權問題等請與本站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郵件429504262@qq.com